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公告 >> 中医健康讲坛

【中医健康讲坛】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 健康在于合理

  • 时间:2021年1月14日
  • 浏览次数:4524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期主讲嘉宾:脾胃病科陆贤燕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写:融媒记者 宗芸
  中医传承千年,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。记得刚工作的时候,有一位中医前辈告诉我,她对中医精髓的理解是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。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我,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,我更深以为然。通俗点说,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正邪交挣的过程,人体内的正气充足,病邪就不能侵犯身体,其中,正气就是指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以及自身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,邪气指的是各种致病因素。所以,中医的治疗上讲究扶正祛邪,提升正气,祛除邪气。
  在脾胃病科的门诊上,我遇到很多人身体出现问题,都是因为饮食不节、摄身不慎造成的。脾胃是后天之本,调养好脾胃,保持饮食、作息等合理,那身体自然就好起来了,当然,这其中还需要医生辨证治疗。
  有些疾病是“作”出来的
  在今年疫情居家的时候,胆囊炎、胰腺炎病人有所增多。一问,都是居家时吃出来的问题。饮食不节制、大量饮酒以及生活作息紊乱等因素加在一起,人体消化不好,突然就肚子痛了。像这种情况并不少见,我们常用四金汤、清胰汤、大承气汤等方剂治疗,保障大便通畅,恢复人体正常运转。
  还有更为严重的,就是出现身体不良症状后,自行服药,情况恶化的。有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,长期便秘,他就一直自行服用番泻叶、大黄等通便中药,半年来,他越来越觉得没力气,排便越来越困难,自己还加大番泻叶及大黄的用量。他到医院门诊就诊时,已有一周未解大便,而且走路都没力气了,进食量也在减少。中医望闻问切后,我考虑他是肾阳虚型便秘,而长期服用番泻叶及大黄等苦寒药物,更加重肾阳虚症状,所以日渐乏力,便秘加重,加上他又增加泻药的服用药,进一步损伤肾阳,循环往复,伤及先天之本,出现行走无力,苦寒败胃,同时损伤后天之本的脾胃,出现进食减少症状。我在门诊上开了济川煎方合四君子汤7贴,复诊时老先生告知服药2天后大便排出,进食量增加,7天后乏力感缓解,进食正常,加服7贴后大便正常。
  中医治疗讲究人体自身调节
  伴随人们健康意识增强,亚健康的治疗需求也在增加。有些人就是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,做了各种检查,也查不出问题所在。像这样的情况,中医辨证施治后基本都能缓解症状。
  有一位门诊患者,女性,感冒后出现耳后神经痛。她在口服卡马西平、普瑞巴林、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后,均未明显缓解。我考虑她是邪犯少阳,为少阳经病变,开了小柴胡汤剂让她口服,2剂后缓解,4剂后症状消失。中医可以解释为,她在感冒时为邪气侵袭肌表,正气未能及时驱邪外出,邪气进一步入里,到达半表半里的少阳经处,属六经辨证,小柴胡汤和解少阳,扶正祛邪。
  这就是我感悟特别深刻的,中医文化博大精深,讲究天人相应、万物相生相克的观点,认为在正常情况下,微生物与人类能够和谐相处,生态系统保持有序的平衡状态。当发生自然灾害、战争、人口大量流动以及气候的异常波动时,整个生态系统的外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,导致微生物间的生克规律发生混乱,一些病原微生物发生变异或大量繁殖,失去相对稳定性,最终导致瘟疫暴发流行。中医认为一切外感病本质上都是人与环境的不协调造成的,人在正常情况下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,通过自身的调节与环境保持协调。当人体的调节能力下降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,人与环境不能达成协调状态就会发病。这里所说的人体调节能力,就是中医所说的“正气”。
  增强人体正气保持健康身心
  中医学说中对疾病的预防就是要增强人体的正气,那么怎样才能增强人体的正气呢?人的正气主要由精气等物质构成,精的生成是要靠饮食物化生的气血不断来充养,精、气、血是可以相互化生的,如果气血不足,精就无法充足。
  气血要充足,首先要饮食有节,要避免过度饥饿,同时也不能暴饮暴食,要均衡饮食,营养全面而丰富,不能偏食。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“脾为后天之本,主运化,主统血”。气血的生成还有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。气血要能充养精,还必须要求气血和顺,情志畅达。另一方面,要防止精的耗散,就不能过劳,包括劳心、劳神、劳身,要做到合理运动、身心愉悦。